大学走向“经济社会的中心”,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、抢抓机遇后来居上的必然选择和有效对策。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总数近90%,是构建自强卓越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“锚定机构” 和“创新引擎”作用。
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,地方高校深入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提出的“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”的战略要求,潜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以质图强,切实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,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然而,地方高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适应、供需结构性错位、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和学生实 践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。破解这些困境是“强国建设,高校何为”的地方答卷。
本成果以教学问题为起点,秉持“校城共生”“办好一所大学,繁荣一座城市”理念,经过20年的研究、实践与理论凝炼,构建了“四链四维”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:学科专业维度,构建“随产而动+随需而调+随新而聚”的需求响应链;课程体系维度,打造“模块化+实战化+多元化”的能力靶向链;实践体系维度,构建“双耦合+四驱动+多模态”的产教融通链;评价体系维度,打造“多渠道促建+多主体促改+多维度促强的质量提升链;实现了校城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效适配,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式。

20年的探索实践,成效显著:教育部专家认为“校城共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”,累计近10万学生受益;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:初次就业率达93%,学科竞赛名列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前8,留台率连续突破30%以上;产教融 合成效突出:获省重点支持产业学院、省产教融合联盟等20个,成果转化实现经 济效益近 100 亿元;示范辐射效应广泛:改革经验获国家级、省级领导批示,在 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会、中德论坛等国内外平台作典型经验交流150余次,《人民日报》等60 多家主流媒体300余次报道该成果;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:学校入选中国应用型大学十强,相关成果被100多所高校借鉴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