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背景及主要解决教学问题
本成果以临床胜任力为纽带,通过课程整合、师资联动、评价改革三大路径,构建起覆盖“目标-课程-教学-评价”的全要素体系。目标体系方面,实现本科与规培“系统化设计、一体化管理”,本科“四个领域毕业要求”与规培“六大胜任力”精准对接;课程体系方面,打造胜任力导向的“CSA 课程矩阵”,整合9门课程、修订90篇大纲,理论学时减少 20%,床边教学占比提升至30%;教学体系方面,教学模式采用MDT多科联动教学、床边实践与科研反哺,打破学科壁垒;评价体系方面,质量保障依靠多元评价体系与“设计-实施-评价-反馈”精益管理闭环,在管理上,跨附属医院联合教研室统筹教学资源,实现同质化管理。
成果实施后成效显著,育人质量显著提升,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从全国平均的 78% 提升至 2021 年的 91.84%,在浙江省位居榜首;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奖项 170 余项,教师获省级奖项 30 余项;发表教改论文 108 篇;学科建设硕果累累,学院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5门,建成8个“院校-医院”联合教研室,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30项,出版《胜任力导向课程设计》等7部教材;社会影响广泛深远,成果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20余所高校应用,《中国教育报》专题报道改革经验,被教育部专家组认定为“新医科建设的示范性实践”。
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如下:
(1)目标定位失准与路径规划脱节: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目标定位失准,本科培养目标与规培胜任力要求匹配度不足40%,课程设置滞后临床需求5-8年,导致73%规培基地需重复开展基础技能培训。
(2)体系衔接断层与资源效能低下:本-规培教育体系衔接存在结构性断层,课程重复率达32%,实践教学占比不足35%,而理论课时冗余超过220学时,造成年均27%的教学资源浪费。
(3)评价维度单一与质量监测失衡:三维度评价机制缺失,现有体系知识考核占比80%,临床思维、人文素养等核心胜任力评价不足20%,导致65%毕业生临床决策能力未达岗位要求。